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杨晓松 博士 正高工,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注册环评工程师。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专家,环境部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审专家,农业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主持1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和环保科研专项,负责编制20多项国家及有色行业环保标准规范。开发20多项“三废”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获多项生态环境部、北京市和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设计奖和技术咨询奖。
杜经莲,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多尺度设计方面的工作。目前在Acta Materialia, Materials Today Physics以及Applied Materials Today等材料领域重点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近年来,申请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项目、以及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十余项,同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项目。
万贺利,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钒冶金技术及钒合金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 主持和参与了国际合作交流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集团级课题6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申请专利30件,授权专利17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北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北冶金(钢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孙 毅,1986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有色冶金专业。现任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设计大师,中文核心期刊《轻金属》杂志副主编。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炭素技术》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炭素与负极材料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工程设计、咨询与承包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8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黄若愚,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组组长/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控实验室主任。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多篇。获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杰出青年工程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自动化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自动化学会会员,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标题:陈喜平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