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伍永福,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稀土冶金行业、能源高效洁净利用及装备制造业热加工行业的共性问题,开展多场耦合条件下复杂热过程模拟优化研究,以解决行业中复杂流场下传输机理及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及能源利用率。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万贺利,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钒冶金技术及钒合金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 主持和参与了国际合作交流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集团级课题6项。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申请专利30件,授权专利17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北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河北冶金(钢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潘德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中华环保联合会杰出青年、第五届“北京最美江西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项目和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千人项目”创新领军人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废电子信息材料复杂组元战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工作。
郭永春,工学博士。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粉末冶金、金属压力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等特色。攻读博士期间与研究团队建立了原始创新的以镁铝比为核心的高炉低碳冶炼控制理论体系和现场操作技术,达到了科学高效使用炼铁资源与能源的冶炼目的。公开发表核心论文17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1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
胡艳宏,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内蒙古“草原英才“、包头市“5512工程”中青年骨干人才等称号。主要从事特殊物化性状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机理及应用研究。主持参与国家和内蒙古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授权专利40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被SCI、EI收录30余篇。
标题:罗振勇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