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李灿华,安徽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安全与新污染物控制。 主要从事于生态安全与环境危害控制、尾矿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湖北省武汉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武汉钢铁集团重大科技专项1项。目前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已授权专利33项;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主持或制订行业标准3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
先后赴日本东北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在“城市矿产冶金及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分离提纯”领域深造和工作近十年,现任武汉科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矿业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德国洪堡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 JSPS 特别研究员、希望学者,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武汉英才计划专家,日本政府高级优遇人才。
刘云,郑州大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亦俊教授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团队,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本、硕均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冶金、相似关键金属分离,近年来致力于金属结合蛋白及多肽分离回收关键金属的基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J、HAZMAT、IJBM,JEMA等中科院一区期刊,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
侯睿恩,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稀土湿法冶金与“三废”资源化治理工艺开发。内蒙古大学兼职硕导,内蒙古稀标委委员,荣获包头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企业横向等课题20余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3项(含3项国际专利)。SCI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获稀土科学技术奖3项。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尾矿和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博士期间跟随刘文刚教授开展蛇纹石矿物的高效浸出研究,博士后期间跟随杨玮教授继续开展尾矿资源化综合回收和有效利用的工作。曾主持完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一项,现主持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陕西省科技厅青年基金,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2篇。
标题:张世镖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