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视觉传感电弧增材制造路径规划及成形控制。
徐洋,工学博士,讲师,国际焊接工程师。2018年3月-2023年4月于西北工业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师从柯黎明教授。2023年4月-至今在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和金属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李坤,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性能智能增材制造实验室(HπAM)主任,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激光及电弧增材制造、智能3D净成形研究,长期专注于高性能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的“材料设计-相变调控-性能优化-智能加工”四位一体化智能制造。
周梦然,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专业委员。主要从事基于固相连接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应用研究。主持了国自然青年和区域联合重点基金及多个横向课题。近5年来在ACTA、JMA和JMST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27篇,总被引用近500次余次,h指数12。部分研究成果获得日本焊接学会优秀研究奖。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重点等各类项目十余项。
陈思杰,?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2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1985年-2000年,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工作,2003-2023年,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校材料物理冶金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至今,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标题:杜浩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