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矿业集团斯班静水近日发布的生产报告显示,公司镍业务正在经历重大调整。2025年第一季度镍总产量仅为946金属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公司在法国Sandouville镍精炼厂的战略转型。
Sandouville工厂的减产工作按计划推进,最后一船镍产品已于1月初完成交付。目前工厂主要在进行库存处理,预计全部转化工作将在第二季度完成。生产数据显示,一季度该厂电解镍产量为615吨,氯化镍产量331吨,均出现明显回落。
在财务表现方面,镍业务面临较大压力。全维持成本达到24,623美元/吨,而平均售价仅为17,942美元/吨,价差明显。经调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亏损维持在1000万美元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但随着工厂进入维护保养阶段,预计下半年亏损将有所收窄。
值得关注的是,Sandouville工厂的转型计划正在加速推进。工厂将改造为前驱体正极活性材料生产基地,相关可行性研究预计在第四季度完成。这一名为GalliCam的项目已获得欧盟创新基金1.44亿欧元有条件拨款支持,并被欧盟委员会根据《关键原材料法案》认定为"战略项目"。
与此同时,公司旗下的凯利伯
锂项目也获得欧盟战略项目认定。这两个项目的同步推进,标志着斯班静水在
电池材料领域的布局进入新阶段。欧盟的认可将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有助于公司获取更多政策资源和资金保障。
从全球镍市场来看,斯班静水的减产是行业调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镍价波动加剧,部分生产商面临成本压力。而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电池材料需求持续增长,促使更多传统镍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斯班静水的转型战略具有前瞻性。通过将现有镍冶炼设施改造为
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不仅能够盘活存量资产,还能更好地对接快速增长的
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欧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认定,进一步降低了转型风险。
在技术路线方面,公司尚未披露更多细节。但结合行业趋势,Sandouville工厂可能会聚焦高镍正极材料方向。这类材料对原料纯度和生产工艺有较高要求,与公司现有的镍精炼能力具有协同效应。
未来随着转型完成,斯班静水有望形成从矿产资源到电池材料的完整价值链。这一战略调整不仅关乎单个工厂的存续,更将重塑公司在全球
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定位。对于欧洲本土电池材料供应体系的构建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