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武山铜矿在井下开采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矿最近成功完成了N-360mE5采场反向充填试验,这项技术突破为深部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作为国内重要的铜矿生产基地,武山铜矿持续推动采矿工艺创新,此次试验的成功对于提升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反向充填工艺的核心在于解决传统充填方法在高落差条件下的技术难题。试验中采用的膏体
充填技术,将选矿尾砂与水泥等胶凝材料按特定比例混合,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和强度的充填体。通过反坡输送方式,实现了10米高差的稳定充填,这一数据在同类矿山中处于领先水平。技术团队通过精确控制充填浓度、灰砂比和流量等关键参数,确保了充填体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安全管控体系在这次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矿山建立了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从现场段长到应急救援总指挥形成完整的指挥链条。试验前,所有参与人员都接受了专项技术培训,确保熟悉操作流程和应急措施。技术人员还开发了充填参数调控动作表,通过实时监测管路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整个过程实现了精准控制。
膏体充填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环保性和安全性。与传统的水砂充填相比,膏体充填减少了水资源消耗,降低了井下涌水风险。充填体凝固后的强度更高,能更好地支撑采空区,有效控制地压显现。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显著提升深部开采的安全系数,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武山铜矿的技术创新并非偶然。近年来,该矿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攻关采矿难题。在-300米SE6采区的反充试验中积累的经验,为本次试验提供了重要参考。矿山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每一项试验数据都能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
矿山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对充填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质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传统充填方法难以满足安全需求。反向充填工艺的成功应用,为解决深部开采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技术团队表示,将继续优化工艺参数,重点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充填体性能变化规律。
设备配套升级是技术实施的重要保障。武山铜矿引进了先进的充填制备系统,实现了物料配比的自动化控制。充填管路采用了耐磨材料,配备了压力监测装置,确保输送过程的安全可靠。这些硬件投入为新技术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才培养机制是技术创新的持久动力。矿山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交流学习。通过"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力量。这种人才梯队建设模式,保证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经济效益分析显示,新工艺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综合效益显著。充填质量的提升减少了采空区处理成本,提高了矿石回采率。同时,尾砂的综合利用也降低了
固废处置费用。从长远来看,技术创新带来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
行业专家认为,武山铜矿的反向充填试验成果具有示范意义。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向深部延伸,安全高效的充填技术将成为矿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推动整个金属采矿行业的技术进步。
未来,武山铜矿计划将反向充填工艺逐步推广到更多采区。技术团队正在研究不同配比充填体的长期稳定性,探索更加经济高效的充填方案。矿山还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建立更加智能化的监测系统,为全面实现膏体充填全覆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