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B—sports必一 >

> 新闻资讯

> 四地布局锂电池再生项目 梯次利用技术持续升级

四地布局锂电池再生项目 梯次利用技术持续升级

2025-07-02 23:48:56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
142        0
简介:近期国内多地推进废旧锂电池资源化项目,赣州、苏州、南平、宜昌相继落地新型处理产线。项目涵盖带电破碎、黑粉再生等关键技术,合计年处理能力超11万吨。其中福建项目创新采用"低温烘干+多级分选"工艺,实现铜铝金属高效回收。
国内电池回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近期在江西、江苏、福建和湖北四省,相继启动多个技术特色鲜明的废旧锂电池处置项目。这些项目在传统物理拆解基础上,普遍引入智能化分选系统和闭环处理工艺,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技术进入新阶段。  

江西赣州项目突出带电破碎技术优势。该项目投资880万元改造原有产线,重点解决带电状态下锂电池的安全破碎难题。新建生产线配置惰性气体保护系统,确保破碎过程中不会引发电解液燃爆。处理后的物料通过磁选、涡电流分选等工序,实现等有价金属的初步富集,最终形成可供冶金工序使用的预处理原料。  

江苏太仓项目专注高附加值黑粉再生。针对磷酸铁正极材料的特性,该生产线采用特定的酸浸工艺和煅烧技术,使再生黑粉的金属纯度达到电池级标准。配套建设的测试电芯研发设施,可直接验证再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形成从回收到应用的完整闭环。这种模式为动力电池的"废料-原料"转化提供了新范例。  

福建南平项目创新低温处理体系。项目设计的两万吨处理能力中,特别配置了零下40摄氏度的深冷破碎系统。极低温环境可有效抑制电解液挥发,同时提高金属与隔膜材料的分离效率。分选阶段采用光谱识别技术,实现箔与电极活性物质的高精度分离。该工艺使铜铝回收率提升至98%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湖北宜昌项目强调智能化生产特色。五条新建产线全部配置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可自动识别18650、方壳等不同型号电池。处理流程中嵌入多道安全监测节点,实时监控温度、气压等关键参数。项目特别设计了电解液无害化处理单元,通过分子蒸馏技术回收碳酸酯类溶剂,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观察各项目工艺设计可见,行业已从单纯的物理拆解转向"物理+化学"的复合回收模式。赣州项目保留完整带电破碎线,苏州项目侧重湿法冶金环节,南平项目则开创深冷物理分离技术。这种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形成互补的产业生态,满足不同类型电池的回收需求。  

环保标准升级推动技术革新。新建项目普遍配置三重废气处理系统,采用"旋风除尘+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组合工艺。废水处理方面引入膜分离技术,实现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的分级回收。部分产线还试验性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探索更清洁的电解液提取方法。  

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本次落地项目的核心设备中,破碎机、分选机等主要机械已实现本土制造。江苏项目采用的连续式煅烧炉、福建项目配备的深冷机组等关键设备,均来自国内装备制造商。这不仅降低了投资成本,更为后续技术创新奠定了供应链基础。  

商业模式出现新探索。部分企业开始尝试"回收服务+材料销售"的双轨制运营。通过承接车企的电池回收委托,保证稳定原料来源;同时将再生的电极材料直接销售给正极厂商,缩短价值变现链条。这种模式在苏州项目中已有初步实践,为行业盈利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政策框架持续完善背景下,锂电池回收产业正从分散走向集中。此次四地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处理规模扩大、技术含量提升、环保投入增加,反映出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更多技术路线的实践验证,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将加速成型。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B—sports必一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河南 - 洛阳
2025年07月16日 ~ 18日
山西 - 太原
2025年07月16日 ~ 18日
河南 - 洛阳
2025年07月18日 ~ 20日
湖北 - 武汉
2025年07月23日 ~ 26日
上海 - 上海
2025年07月24日 ~ 26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