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B—sports必一 >

> 新闻资讯

> 新型钙钛矿有机电池效率突破26.4% 金属电极技术成关键

新型钙钛矿有机电池效率突破26.4% 金属电极技术成关键

2025-07-05 21:57:31 来源:财联社
108        0
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团队近日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其开发的新型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实现了26.4%的光电转换效率,创下该类型电池的世界纪录。该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优化了金属电极界面处理和载流子传输材料的选择。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团队在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开发的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经权威测试,在1平方厘米有效面积上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6.4%,刷新了同类设备的最高纪录。这一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该新型电池采用了创新的器件结构设计,重点改进了金属电极与活性层之间的界面处理技术。研究团队通过优化银电极的沉积工艺,显著降低了电极与钙钛矿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同时开发了新型半透明导电膜作为中间电极,实现了光子在两个子电池之间的有效分配。

在材料选择方面,研究人员特别注重金属电极的稳定性。传统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常因金属电极与卤化物反应而导致性能衰减。该团队采用复合金属电极结构,通过引入超薄阻挡层,有效抑制了界面副反应。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电池效率,还大幅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

钙钛矿层是该电池的核心组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研究团队通过精确控制结晶过程,获得了缺陷密度极低的钙钛矿薄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开发了新型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改善了载流子的提取和传输效率。这种材料组合使电池的开路电压得到显著提升。

串联结构是该电池的另一技术亮点。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宽带隙和窄带隙钙钛矿的组合,实现了对太阳光谱更充分的利用。中间连接层采用了特殊的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氧化物三明治结构,在保证光学透明度的同时,提供了优异的电学连接性能。

从制造工艺看,该电池采用溶液法制备,具有较好的规模化生产潜力。研究团队开发了新型金属电极沉积技术,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均匀致密的电极薄膜。这一突破解决了传统高温工艺对有机材料的损伤问题,为未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应用方面,这种高效率串联电池特别适合建筑一体化光伏场景。其半透明的特性使其可用作建筑玻璃幕墙,而优化的金属电极设计则确保了良好的透光性和导电性。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和工艺,该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30%以上的转换效率。

稳定性一直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主要障碍。该团队通过引入新型金属封装材料和界面修饰层,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耐候性。加速老化测试显示,封装后的电池在连续光照1000小时后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0%以上。

这一研究成果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金属电极工艺和界面工程的不断完善,钙钛矿有机串联太阳能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商业化应用。该技术的突破也将推动相关金属材料和制备设备产业的发展,为清洁能源转型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B—sports必一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河南 - 洛阳
2025年07月16日 ~ 18日
山西 - 太原
2025年07月16日 ~ 18日
河南 - 洛阳
2025年07月18日 ~ 20日
湖北 - 武汉
2025年07月23日 ~ 26日
上海 - 上海
2025年07月24日 ~ 26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