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普新区近日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要项目落地。6月26日,泰星能源纯电汽车电池项目在大连自贸片区新能源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7亿元人民币,由中日合资企业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
项目投资方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日本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株式会社与中国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此前该公司已在大连投资建设了三期混合动力汽车电池项目,具备丰富的
动力电池生产经验。此次新建项目将专注于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在技术路线方面,该项目将采用最新的高
镍三元
锂离子电池技术。相比传统动力电池,新一代产品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方面均有显著提升。项目规划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涵盖电极制备、
电芯组装、模组集成等完整生产工艺。其中
正极材料将采用镍
钴锰三元体系,镍含量超过80%,有助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原材料供应方面,项目将充分利用大连港的区位优势。镍、钴、锰等
关键金属材料将通过海运从东南亚、非洲等主要矿产区进口。同时,项目方正在与国内多家正极材料供应商洽谈合作,计划建立稳定的本地化供应链。这种全球采购与本地配套相结合的供应模式,既能保证材料品质,又能有效控制成本。
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大连自贸片区为项目量身定制了服务方案,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创造了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个月的"自贸速度"。项目所在地金普新区还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产业配套方面,项目选址大连自贸片区新能源产业园,周边已聚集多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这种产业集群布局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项目建成后将与区内现有企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大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环保措施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考量。项目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废气处理系统和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在能源使用方面,厂房屋顶将安装
光伏发电设施,部分生产用电将来自清洁能源。
产能规划显示,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配套电池产品。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高端动力电池需求旺盛。该项目的投产将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同时提升大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
人才储备方面,项目方已启动大规模招聘计划,预计将创造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公司正与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共同培养电池专业人才。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将为项目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市场前景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该项目产品将主要面向中国北方市场,同时辐射东北亚地区。项目方表示,未来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考虑进一步扩大产能。
大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下一步,金普新区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培育百亿级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集群。随着泰星能源等龙头项目的落地,大连正加快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