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印尼内政部长蒂托·卡尔纳维安(Tito Karnavian)在例行内阁会议上公开呼吁,希望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重新评估针对安曼国际矿业公司的铜精矿出口限制政策。他强调,现行禁令已对西努沙登加拉省经济造成实质性冲击,该省202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萎缩1.47%,其中矿业产值下降8.2%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根据印尼工业部数据,安曼国际矿业作为西努沙登加拉省最大矿业企业,其铜精矿库存量已攀升至32万吨,相当于正常库存水平的2.3倍。该公司运营的松巴岛矿区直接雇佣员工4,800人,并带动周边2,300家配套企业运营。由于出口受限,企业不得不放缓二期扩建项目,导致原定新增的1,200个就业岗位暂停招募。
印尼自2023年6月起实施矿产精炼政策,要求铜精矿等原料必须在国内加工后方可出口。作为过渡安排,安曼国际矿业获得特殊许可,允许其延续出口至2024年12月,前提是新建冶炼厂需按期投产。该企业投资12亿美元建设的冶炼项目于今年3月成功产出首批阴极铜,但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日产量仅为设计产能的65%。
"我们理解国家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意图,"蒂托部长在会议中指出,"但在冶炼厂完全达产前的过渡期内,适度放宽出口限制既能避免资源积压,又能为地方政府创造急需的外汇收入。"据西努沙登加拉省财政厅测算,若允许安曼出口当前库存的50%,可为该省带来约4.8万亿印尼盾(约合3.1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尚未对此正式回应。该部门此前坚持认为,过渡期政策已给予企业充分调整时间,且国内现有冶炼产能足以消化存量精矿。但安曼国际矿业在2月提交的报告中强调,其新建冶炼厂完全达产后仍存在15万吨/年的原料缺口,暗示未来可能寻求延续部分出口权限。这场政策博弈折射出印尼在资源主权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平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