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近期透露的运营动态显示,企业稀土产品出口业务正在逐步恢复。6月份的接单情况较前期有所改善,这一变化与全球稀土市场格局调整及国内政策执行节奏密切相关。
今年以来,稀土行业面临新的贸易环境。国家对部分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控后,镝、铽等重稀土产品出口流程延长。相比之下,镧、铈等轻稀土产品因未列入严格管控范围,出口业务所受影响有限。北方稀土作为轻稀土主要供应商,在出口许可证办理过程中具备先发优势。其包头生产基地通过优化报关流程,将出口交货周期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之内。
从价格走势观察,稀土产品经历了一季度的波动后渐趋平稳。4至5月受国际买家观望情绪影响,氧化镨钕等产品价格一度回落10%左右。随着夏季采购旺季到来,磁性材料厂商补库需求推动价格回升。北方稀土旗下磁性材料子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5%以上,
钕铁硼永磁体订单已排至三季度末。
供应链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值得关注。以往依赖进口稀土精矿的日本、欧洲企业,近期开始调整采购策略。部分厂商将氧化镧、氧化铈等基础原料的长期合约比例提高至60%,这为北方稀土的轻稀土产品提供了稳定出口渠道。企业在天津港设立的保税仓库,使国际客户可实现"订原料-加工-复出口"的一站式服务,该模式较传统贸易节省约20%物流成本。
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强化了市场竞争力。北方稀土在白云鄂博矿区实施的绿色冶炼技改项目,使稀土回收率提升至92%以上。新投产的碳酸盐生产线采用梯度萃取技术,可同时产出四种不同纯度的镧铈产品。这种柔性化生产能力,使企业能快速响应国际市场对不同规格产品的需求变化。
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带来长期利好。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保持年均15%增速,风电设备大型化趋势带动单机磁材用量增长30%。北方稀土与多家电机厂商建立的联合实验室,正在开发低重稀土含量磁体,这种技术路线既符合出口政策导向,又能降低下游客户成本。
行业监管政策的规范化正在重塑竞争格局。随着稀土产品追溯系统的全面铺开,合规企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北方稀土建立的从矿山到出口的全程溯源体系,已获得主要进口国的质量认证。这套系统可精确记录每批出口产品的开采日期、冶炼工艺和检测数据,增强了国际采购商的信任度。
展望后市,稀土市场的结构性分化或将延续。轻稀土在抛光材料、石油裂化催化剂等传统领域的需求韧性较强,而重稀土在高端磁材中的应用仍具不可替代性。北方稀土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提高镨钕等中游产品的深加工比例,这种策略有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变局中保持效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