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全国原铝生产企业开展的全面产能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国原铝产量初步统计值为365.2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64%,但环比5月下降2.59%。在生产天数保持30天的基准下,当月日均产量达12.18万吨,较上月增加0.08万吨,反映出行业产能利用率呈现区域分化特征。
从产能变动结构分析,西南地区成为本轮产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受水电供应稳定性提升及地方政策扶持影响,云南、四川等地前期停产电解槽陆续复产,6月新增产能释放量约12万吨,占全国总增量的85%以上。其中云南某大型铝企完成30万吨产能复产技术改造,单月贡献产量增量超5万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北地区产能置换项目推进节奏放缓,新疆、甘肃等地涉及25万吨产能的技改工程因设备调试周期延长,实际产量贡献不足预期的30%。
分区域生产态势显示,除西南地区外,其他产区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山东、内蒙古等传统产区维持满负荷生产,6月产量波动幅度控制在±1%以内;河南、广西等地受成本压力影响,部分企业实施弹性生产,但整体减产规模未超过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氧化铝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生产成本形成支撑,6月全国电解铝行业平均完全成本约19,800元/吨,环比上升1.2%,促使企业更注重产能利用率优化而非单纯扩张。
产能利用率数据印证了区域分化特征。6月全国电解铝建成产能维持在4,450万吨水平,运行产能环比增加18万吨至4,23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5.1%。其中西南地区运行产能环比提升4.2个百分点至93.7%,西北地区则因产能置换因素下降0.8个百分点至96.2%。这种结构性调整使得全国原铝产量虽维持同比增长,但月度环比出现技术性回调。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原铝产量波动主要受产能区域转移与能源结构调整双重因素影响。随着西南地区清洁能源保障能力增强,预计下半年将有超过50万吨停产产能具备复产条件,而西北地区产能置换项目有望在四季度集中投产,届时全国原铝供应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