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正开展新一轮打击"洗洞"盗采金矿的专项整治行动。该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级部门强化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手段彻底斩断盗采黑色产业链。此次行动将重点排查金矿矿业权和历史遗留废弃矿井,通过技术手段与实地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管。
"洗洞"盗采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废弃矿井或人为开凿的隐蔽洞窟,通过简易设备非法提取金矿资源的行为。这种盗采方式不仅破坏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近年来,随着金价持续走高,此类违法活动在部分矿区有所抬头,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专项行动采取多项创新举措。在排查手段上,将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重点区域进行空中监测,配合地面人员的实地踏勘,形成立体化监管网络。同时建立详细的排查台账,确保每个废弃矿井都纳入监管视线。对于尚未封堵或封堵不彻底的废弃矿井,将由县级政府牵头组织治理。
责任落实是此次整治的关键环节。按照要求,矿山企业需承担废弃矿井封堵的主体责任,政府部门则负责监督指导。相关部门将严格执行省政府安委办制定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形成监管合力。通过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提升打击精准度。
生态修复工作同步推进。金矿矿山企业需按要求开展矿区环境治理,对因盗采活动受损的区域进行系统修复。自然资源部门将督导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恢复矿区生态功能。这一举措既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开发的保障。
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是本次行动的重要目标。福建省计划通过动态巡查、舆论宣传等手段,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这种综合治理模式有望从根本上遏制"洗洞"盗采行为。
技术手段的应用为监管提供新支撑。除无人机巡查外,部分重点矿区正在试点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矿井状态。这些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精确度,为打击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从全国范围看,金矿资源监管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浅部资源逐渐枯竭,部分不法分子将目标转向废弃矿井和边远矿区。福建省的整治经验对于其他资源大省具有借鉴意义。各地都在探索更有效的监管模式,以应对日益隐蔽的盗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