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汉源永利乡、轿顶山两大光伏项目日前同步投产,由成都院以EPC总承包模式完成。这一举措把高原阳光转化为稳定绿电,直接接入瀑布沟500千伏汇集站,与既有水电形成互补,显著优化区域电源结构,并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及“双碳”目标落地提供示范样板。
永利乡光伏电站装机130兆瓦,布设40个光伏方阵,年均输出清洁电力1.6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万余吨标准煤,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项目在高海拔坡地采用大跨度支架,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为下方牧草保留充足光照,实现发电、放牧两不误。
轿顶山项目虽“体量”较小,却以30兆瓦装机贡献3251万千瓦时年发电量,每年可替代近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7万吨。10个固定式方阵依山就势排布,减少土石方开挖;组件选用高反射率背板,提升散射光吸收,为小容量光伏项目树立高效、低碳新标杆。
施工阶段,项目团队坚持“先保护后建设”理念:进场前先完成表土剥离与植被样方调查,支架基础采用微型桩减少破土;同步试种高原优质牧草,三个月即形成复绿。光伏板下温度降低、蒸发减少,牧草产量反而增加20%,牧民冬季放牧有了新草场,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两大电站所发绿电全部汇入瀑布沟500千伏汇集站,与瀑布沟水电站形成“水光互补”运行模式:白天光伏大发时水电减载蓄水,夜间或阴天水电顶峰,电网波动显著降低。下一步,项目方还将引入储能系统,进一步提高送出稳定性,为川西打造千万千瓦级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