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加速推进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近期公布了2025年度"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的竞争配置计划。这一举措旨在充分利用现有海上风电场址资源,提升海域利用效率,同时探索光伏与风电协同开发新模式。
本次招标共涉及6个项目,分布在上海多个沿海区域。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金山1#项目,申报规模上限达100万千瓦,位于金山海上风电场内,水深10.2至12米,离岸距离约19.5公里。临港2#项目规模也较为可观,上限为65万千瓦,水深5至8米。东海大桥区域则规划了3个项目,合计规模上限55万千瓦。这些项目均将依托现有海上风电基础设施,通过"风光同场"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申报企业需满足多项资质要求,包括信用状况良好、近一年无重大安全事故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域使用权人将获得优先权,这体现了对现有海上风电开发主体权益的保护。企业可以选择单独或联合体形式申报,但需确保申报主体的唯一性。
项目评审将由专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分排名前两位的项目将直接纳入年度开发计划优先建设。其余项目需按规定程序获得海域使用权人同意后,再纳入后续建设方案。这一机制既保证了项目质量,又为更多企业参与留出了空间。
从技术角度看,海上光伏相比陆上项目面临更多挑战,包括抗腐蚀、抗风浪等要求。但同时也具有发电效率高、不占用陆地资源等优势。与风电协同开发可以共享输电设施,降低整体成本。上海此次大规模推进海上光伏项目,将为国内相关技术积累宝贵经验。
申报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企业需在7月10日前完成报名,28日前提交完整申报材料。整个流程设置了问题澄清环节,确保公平透明。这种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上海可再生能源建设。
在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下,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正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选择。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通过"风光同场"模式探索海域综合利用新路径,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此次招标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上海清洁能源占比,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从全球趋势看,海上光伏正在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新热点。欧洲、东南亚等多国已开展相关项目试点。上海此次大规模推进,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海上光伏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