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唐山港京唐港区煤炭码头东侧响起机械轰鸣,首根长桩稳稳入地并浇筑完成,宣告源网荷储一期项目由纸面走进现实。这一锤,敲响了唐港股份绿色转型的新节拍,也象征渤海湾港口群在“双碳”赛道上迈出坚实一步。
项目扎根于煤炭码头库场东侧,紧邻堆场却自成一体。这里常年受海陆风双向吹拂,风能密度高、湍流小,为两台6.7兆瓦陆上风机提供了天然跑道;更巧妙的是,它既避开了码头主作业面,又把“黑煤山”与“白风机”并置成一幅低碳港口新图景。
风机塔筒采用120米混塔结构,下半截混凝土抗腐蚀,上半截钢筒减重,像一位穿铠甲的舞者稳稳立于盐雾之中。智能偏航系统让叶轮始终“追着风走”,自适应变桨技术则根据风速实时调整桨距角,年均可多捕捉3%以上的“隐形电量”。
两台风机全年可吐出3300余万度清洁电,相当于4.5万户唐山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港口卸船机、皮带机、堆取料机优先“喝”上自产绿电,富余电量则通过10千伏线路“反哺”冀北电网,一年可替港口省下两千万元电费,也替天空少排2.8万吨二氧化碳。
当风机叶轮在码头上方缓缓转动,传统煤炭输出港第一次拥有了“自造血”的绿色能量。未来,源网荷储二期、三期还将叠加光伏、储能、氢能,把京唐港区打造成京津冀“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港,让黑金与绿电在此握手,重工业与生态文明真正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