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告,让市场重新打量这家PCB巨头。7月11日晚间,东山精密披露,全资子公司DSBJ Pte. Ltd.将以3000万美元受让控股股东旗下香港东山投资在CRPIF基金中的出资承诺。由于转让方尚未实缴,本次交易对价为零,但东山精密需在未来四年内按项目进度分期缴足3000万美元。CRPIF基金总规模不超过6.5亿美元,存续9年,其中投资期4年,退出期5年,普通合伙人可在顾问委员会同意后延长投资期一年,但基金总期限维持9年不变。
基金的投资方向十分清晰:
光伏电站、海上风电、
储能调频及制氢一体化项目,首阶段聚焦于江苏盐城、广东阳江两大国家级“零碳园区”内GW级资源。中金香港资产管理与China Renewable Power Infrastructure Fund GP Limited共同担任管理人,采用“优先股+可转债”结构,项目IRR目标12%—15%,预计可为LP带来4500万—6000万美元分红。
东山精密此举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2024年公司营收99.21%来自电子电路、精密组件、触控显示等传统业务,新能源板块近乎空白。管理层在投资者电话会上坦言,高耗能的PCB制造正在面临电价波动、碳排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通过基金锁定绿电直供,不仅可直接降低未来工厂的用电成本,还能将储能PACK、储能BMS作为PCB衍生业务提前卡位。公司已在盐城基地启动2GWh储能PACK产线前期设计,预计2026年投产,届时PCB、散热组件全部自供,产品面向电网调频、海外工商储及泰国自有工厂微网系统。
政策与产业环境也为这次跨界提供了“天时”。7月初中央财经委提出治理“内卷式”竞争,工信部随即召开光伏座谈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基金、并购整合产能。国家发改委正在遴选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对入驻企业给予绿电直供、土地、融资优惠。CRPIF基金已锁定盐城、阳江两大园区GW级项目,2026年起陆续并网,可为东山精密海外基地提供稳定绿电。公司表示,3000万美元出资仅占2024年净资产2.1%,风险可控,却有望撬动一条从绿电、储能到高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3000万美元看似只是东山精密账面上的一笔小投资,却标志着PCB龙头正式向新能源基础设施延伸。通过基金锁定绿电、布局储能PACK与车载BMS,公司不仅对冲了传统业务的高耗能风险,更为自己打开了一条“第二增长曲线”。在零碳园区、全球储能需求爆发的时代浪潮下,东山精密用一次轻资产撬动重资产的尝试,为中国电子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