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成功立项,这是全球首个应用于电力储能领域的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该提案由中国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专家牵头,获得德国、日本、芬兰等国支持,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国际标准将填补现有超级电容器在电力储能应用中的空白,推动全球标准化发展。
超级电容器凭借卓越的电气特性、超长循环寿命和高度安全性,在电力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尤其在电力调频、平抑功率波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已建成多个示范项目,包括全球首个5MW超级电容火储调频项目和容量最大的16MW全超级电容储能项目。
全球储能用超级电容装机容量已突破1GW,且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GW~10GW。这一快速发展态势表明超级电容器正成为电力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积累,为国际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次国际标准立项基于对超级电容器技术路线和应用现状的深入分析,将提出未来标准规划建议。标准将重点关注电力储能领域的特殊需求,弥补现有国际标准的不足。这将为全球超级电容器在电力储能应用中的规范化发展提供重要指导,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在超级电容储能技术领域已实现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多个示范项目的成功运行验证了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国际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超级电容器在更广泛电力场景中的应用,助力全球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