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杰股份近日发布公告,正式终止"年产16GW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这一总投资约80亿元的江山项目去年三季度已停工,此次终止协议意味着公司光伏业务将全面收缩。根据协议,公司需支付1500万元损失赔偿款,并退还相关厂房用地。
该项目终止标志着棒杰股份跨界光伏领域的尝试告一段落。据了解,其旗下光伏业务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自今年3月起已处于全面停产状态。受此影响,公司上半年预计净亏损1.2亿至1.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42亿元亏损相比,经营状况未见好转。公告提示,若光伏业务债务问题持续恶化,公司净资产可能为负,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光伏硅片作为光伏产业链的
关键材料,其生产涉及
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棒拉制等复杂工艺。该项目原本计划生产的N型高效电池片,是当前
光伏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但在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的背景下,新进入者面临巨大挑战。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空间持续压缩,特别是硅片环节库存压力显著。
与此同时,棒杰股份正经历控制权变更。6月初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将部分股份转让给上海启烁睿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这一变动被市场解读为公司战略调整的前奏。
公司表示,未来将把发展重心重新聚焦无缝服装主业。作为国内领先的无缝服装制造商,棒杰股份在该领域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技术积累。无缝服装产品采用特殊编织工艺,无需缝制即可成型,在运动服饰、内衣等领域应用广泛。与波动较大的光伏业务相比,服装主业能为公司提供更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支撑。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光伏行业经历了快速扩张期,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硅料、硅片等上游环节,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跨界企业而言,在技术积累、成本控制和渠道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棒杰股份此次战略调整,反映出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的重新评估。
从金属材料应用角度看,光伏硅片生产需要大量高纯度硅材料,并涉及银浆、
铝框等金属辅料。项目终止后,相关原材料采购和设备投入都将大幅缩减。而在无缝服装领域,虽然金属材料使用量相对有限,但在拉链、纽扣等配件中仍有稳定需求。
这次业务调整也反映了当前制造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行业周期性波动中,企业需要平衡多元化扩张与主业深耕的关系。对于棒杰股份而言,及时止损并回归优势领域,或许是应对当前困境的务实选择。未来公司如何在保持服装主业竞争力的同时,妥善处理光伏业务遗留问题,将成为影响其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虽然面临短期调整,但长期发展前景仍被看好。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清洁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棒杰股份此次退出,更多反映出个别企业在战略执行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而非行业整体发展的问题。对于仍在光伏领域深耕的企业而言,提升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将是应对挑战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