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发布政策,将加快清洁能源电力系统建设,重点推进风光电项目接入和储能设施配套。江苏、四川等地已率先探索"绿电直供"模式,创新实施"隔墙售电"政策。随着浙江加入,这项推行七年的政策将在2025年迎来实质性突破。这种新型能源供需模式正形成"绿电直供+隔墙售电+储能"的协同体系,既突破传统电力瓶颈,又为清洁能源应用开辟新路径。
"绿电直供"让新能源发电企业通过专线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附带可溯源的绿证认证。这种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损耗,使绿色电力价值充分体现。高耗能企业使用绿电直供可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从宏观角度看,它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欧盟新电池法要求产品提供可追溯绿电碳足迹,倒逼企业采用物理直连模式,使绿电直供成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隔墙售电"允许分布式能源项目通过配电网直接销售给周边消费者,打破电网统购统销垄断。这一模式让能源消费者成为"生产投资型消费者",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关键。2017年我国启动试点后,浙江、江苏等地积极推进。浙江省2022年通过条例明确分布式发电企业可直接交易,江苏则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首个"一对多"交易试点项目。这种模式既提高分布式能源收益,又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同时促进电网企业转型。
储能在现代能源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能储存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在需要时提供稳定电力。在绿电直供模式中,储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问题。随着技术进步,储能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应用场景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扩展到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在风光电站配置储能系统后,能将不稳定电能转化为稳定输出,满足用户持续需求。
绿电直供、隔墙售电与储能形成能源"新三角"关系:绿电直供提供清洁电力源头,隔墙售电搭建市场化渠道,储能保障系统平稳运转。苏州工业园区项目通过"隔墙售电"直供周边企业,配套储能系统解决光伏发电与用电时段错配问题。内蒙古数据中心项目则采用"绿电直供"供电,储能保障24小时运行,未来还可扩展"隔墙售电"。这些案例证明三者协同既能满足绿色转型需求,又能激活市场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