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印度贸易部官员透露,该国正与智利、秘鲁两国就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展开实质性磋商,此举被视为印度在深化南南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战略布局。根据印度政府本月上旬披露的贸易谈判文件,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五大稀土储量国,印度正通过多边贸易机制构建稳定的战略资源供应体系,其中铜精矿保障成为核心议题。
文件显示,印度对铜精矿的进口依赖度已达92%,预计到2047年将攀升至97%。这种高度依赖的态势促使印度在正在进行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中,首次将矿产资源保障条款纳入核心议程。据参与谈判的官员透露,印度代表团已向智利、秘鲁提出"定量供应+价格协商"的合作模式,要求两国在现有贸易框架内为印度预留年度铜精矿配额。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精矿进口国之一,印度的资源焦虑具有多重诱因。国内铜矿储量仅占全球0.8%,而制造业升级带来的需求激增使供需缺口持续扩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显示,到2030年印度电动车产量将突破2000万辆,仅动力电池铜箔需求就将达到40万吨/年。这种产业转型压力迫使印度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海外供应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推进铜资源合作的同时,正同步实施稀土产业链升级计划。上月路透社报道称,印度计划投入50亿美元建设永磁材料生产基地,试图打破中国在钕铁硼磁体领域85%的市场占有率。这种"铜+稀土"的双轨战略,既着眼于满足国内制造业需求,也包含着提升全球资源话语权的深层考量。目前印度已与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就稀土精矿供应展开接触,但尚未达成实质性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