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日前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构建覆盖全市的回收利用体系。根据最新方案,该市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重点提升金属资源回收效率和技术水平。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在于金属资源的循环再生。每吨废旧动力电池可回收约100公斤
镍钴锰三元材料,以及相当数量的
锂金属。这些
战略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对于缓解资源约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重庆的产业布局正是瞄准这一关键环节。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重庆将重点建设两个以上专业化回收利用基地。这些基地将配备先进的自动化拆解生产线,能够高效分离
电池包中的金属组件。其中,
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负极中的石墨以及集流体使用的
铜铝箔都将得到精细化回收。
技术突破是方案的重点内容。
湿法冶金技术将成为主流回收工艺,该技术能有效提取电池中95%以上的有价金属。与传统火法工艺相比,湿法回收在金属纯度、能耗控制和环保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锂金属回收方面,湿法工艺的回收率可提升至85%以上。
铜铝箔作为电池重要组件,其回收价值不容忽视。每吨废旧电池可回收约30公斤铜箔和20公斤铝箔。重庆规划中的回收基地将采用物理分选与化学提纯相结合的工艺,确保这些金属材料的回收质量达到再利用标准。
为保障回收网络覆盖率,重庆将在90%以上的区县布局专业回收网点。这些网点将负责初步分类和暂存,再集中转运至核心处理基地。这种分级处理模式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能保证回收效率。特别对含有重金属的电池废料,这种模式更具环保优势。
金属资源回收率的提升需要全产业链协同。重庆方案鼓励电池生产企业参与回收体系建设,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电池企业在设计阶段就需考虑易拆解性,为后续金属回收创造条件。这种"设计-生产-回收"一体化模式正在成为行业趋势。
在技术应用方面,智能化拆解装备将是重点发展方向。通过视觉识别、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能够精准分离电池模组中的不同金属部件。这种技术不仅能提高拆解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对于含有高价值金属的电池组件,智能化拆解能最大限度保持材料完整性。
重庆的产业规划还特别关注回收技术的环保性能。湿法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将经过多级处理,重金属离子浓度控制在严格标准内。废气处理系统将确保有害气体零排放。这些环保措施对于金属回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