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2025—2027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260 GWh,其中中国市场占比逾四成。此次远景动力锁定的40 GWh相当于明年全球储能装机总量的15%左右。签约客户名单中,新源智储、昆宇电源分列2024年度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第二、第三位;沃太能源、海得新能源均在欧洲、北美市场拥有GW级项目经验。远景动力一次性“团购式”锁定下游龙头,既锁定了未来两年高确定性的出货通道,也提前卡位海外储能项目爆发窗口。
本次供应的主力产品为远景动力第三代280 Ah磷酸铁锂储能专用电芯。与前代相比,单体能量密度提升8%至175 Wh/kg,循环寿命突破12000次(25 ℃,80 % DOD)。核心升级体现在三处:化学体系:采用低粘度电解液+纳米级磷酸铁锂包覆技术,低温-30 ℃放电保持率≥80%,满足北欧、加拿大等寒冷地区需求;结构设计:双排防爆阀+壳体激光无缝焊接,通过UL9540A热失控测试“零起火”;制造端:鄂尔多斯零碳工厂单线产能3.5 GWh,公辅能耗下降15%,每支电芯碳足迹≤25 kg CO?-eq,较行业平均低20%。
远景动力背靠远景科技集团,拥有EnOS?智能物联网平台。每一支电芯下线即写入“数字护照”,记录原材料批次、工艺参数、测试曲线。储能系统投运后,AI算法可基于实时数据预测剩余循环寿命,误差<3%,帮助集成商把质保期从传统的10年延长至12年,直接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6%—8%。此外,鄂尔多斯、十堰基地100%使用绿电,远景承诺2026年全部储能电芯实现“碳中和”,对海外客户极具吸引力。
首先,订单集中化将加速二三线电芯厂出清。40 GWh体量意味着远景动力一家就占掉2026年国内储能电芯可释放产能的20%,中小厂商若无差异化技术或海外渠道,将被迅速边缘化。
其次,储能系统价格有望再下探。以280 Ah电芯为例,远景动力2024年底报价已低至0.42元/Wh,此次战略协议锁定长单,规模效应叠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低位,2026年系统成本有望击穿0.7元/Wh,推动光储平价提前半年到来。
最后,海外认证门槛将被抬高。远景动力此次同时交付GB/T、UL、IEC、JIS四标合一产品,一旦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海外项目投标的“技术基线”,迫使国内厂商集体升级。
据远景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已启动500 Ah+大容量储能电芯预研,采用磷酸锰铁锂(LMFP)体系,预计2027年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可达200 Wh/kg。同时,远景动力美国肯塔基工厂将于2026年投产10 GWh产能,直接服务北美客户,规避IRA关税风险,形成“中国+海外”双轮驱动。
一纸40 GWh战略协议,让远景动力在全球储能赛道上率先撞线。它不仅是产能、技术的胜利,更是生态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凭借零碳工厂、AI数字孪生、全球认证体系,远景动力把电芯从“标准工业品”升级为“零碳数字资产”。当储能市场进入TWh时代,率先完成技术、产能、渠道、碳排四维布局的玩家,将真正拥有定义行业规则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