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水电西藏白朗县90 MW光储一体化项目并网,配套18 MW/72 MWh全钒液流+磷酸铁锂混合储能,年发绿电1.6亿kWh,替代标煤5万吨,减排CO? 13万吨。项目攻克4500米海拔低温、缺氧、强紫外等难题,为藏区新能源高比例并网提供可复制范本。
项目位于日喀则白朗县,海拔4500-4700米,占地2400亩。采用双面双玻550 W组件16.4万块,组串式逆变器与固定可调支架结合,年均利用小时数1800h,年发电量1.6亿kWh。针对高寒缺氧环境,组件边框加装防积雪加热带,逆变器内部涂覆三防漆,确保-30℃低温启动。
配套储能由12 MW/48 MWh全钒液流+6 MW/24 MWh磷酸铁锂组成。液流系统负责长时移峰(4h),磷酸铁锂负责二次调频(1h)。液流电解液-20℃不结晶,循环寿命>15000次;磷酸铁锂温差≤3℃,循环6000次。两套系统共用35 kV升压站,EMS统一调度,实现“一次调频+长时削峰”双功能。
缺氧:现场氧含量仅为平原60%,施工人员采用“两班倒+弥散供氧”;低温:冬季极端-35℃,混凝土添加早强剂+保温棚;运输:大件设备经青藏铁路+318国道,最长运输距离2600公里,采用“模块化+撬装”减少二次搬运。项目从开工到并网仅用时11个月,比西藏同类项目缩短3个月。
生态:板上发电、板下种草,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将由15%提升至50%,年固碳1.2万吨;经济:年租金600万元惠及当地牧民,运维期提供120个长期岗位; 电网:通过藏中电网220 kV送出,每年减少弃光电量0.3亿kWh,直接收益1500万元。
西藏电网负荷小、调节能力弱,项目首创“光伏+混合储能+220 kV送出”模式,为后续藏东南2000万kW新能源基地提供技术路线。广东建工计划2025-2027年在西藏再投300 MW光伏+100 MW风电+150 MWh储能,形成“高原绿电走廊”。
白朗县90 MW光储一体化项目的并网,标志着西藏新能源开发从“示范”走向“规模化+高比例并网”。在高原极寒、生态脆弱、电网薄弱三大难题面前,粤水电用“双面组件+混合储能+220 kV送出”交出高分答卷。随着更多“高原绿电粮仓”落地,世界屋脊将真正成为中国“双碳”战略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