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云南省印发《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全国绿色能源大省正式迈入新能源“全面入市”新阶段。方案以“稳存量、强市场、优衔接”为核心,构建起兼顾收益保障与市场效率的新型电价机制。
对于存量项目,方案实行差异化机制电量兜底:
集中式光伏按55%-100%、风电按45%-60%比例保障,电价统一执行燃煤基准价0.3358元/千瓦时;分布式与扶贫光伏则享受“全电量兜底”,有效缓解低价市场冲击,保障投资回报。以楚雄某100MW光伏电站为例,机制电量可锁定年收益超5000万元,覆盖大部分运营成本。
增量项目全面引入竞价机制,机制电量通过年度竞价确定,报价区间设定上限0.45元、下限0.25元,兼顾成本与绿色价值。项目若延迟并网超3个月,将取消机制资格,倒逼企业加快落地。2026年预计竞价规模3.5GW,边际价或落在0.28-0.32元之间,仍高于2024年现货均价,保障合理收益。
方案还设立“省级绿证专户”,机制电量绿证统一划转,避免重复获益,推动绿电与绿证一体化交易。中长期合约扣除机制电量后,剩余电量全电量入市,实现“电证合一”,为企业用户提供清晰的绿色用能路径。
据测算,云南1.0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将在12年机制期内累计获得约1800亿元稳定收益,撬动新增投资超3000亿元,年均新增绿证2.3亿张,占全国四分之一。云南正以实际行动,为全国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云南范本”。
云南136号文用“存量兜底、增量竞价、绿证专户”三把钥匙,同时打开“保收益、促竞争、防套利”三道门:存量项目吃下0.3358元/千瓦时的定心丸,现金流风险基本出清;增量项目进入0.25—0.45元/千瓦时竞价区间,靠造价、靠速度、靠运气,一分钱价差决定生死;绿证专属账户堵住重复收益漏洞,让绿色环境价值真正落到用户侧。随着2026年现货市场全面运行,云南有望形成“中长期稳定+现货波动+绿证溢价”的三段式价格曲线,为全国清洁能源大省市场化改革提供首个“电价可算、收益可控、风险可管”的云南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