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长沙有色院")承担EPC总承包的唐山港京唐港区铜精矿智能混配项目完成全流程贯通测试,标志着这座集智能控制、绿色环保于一体的现代化混矿基地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作为我国北方首个全流程自动化铜精矿保税混配项目,其成功实施不仅为中铝集团打通了海外资源直供通道,更彰显了长沙有色院在EPC工程总承包领域的创新实力。
项目团队在方案设计阶段即突破传统思维,针对铜精矿品质波动大、配比精度要求高等技术难点,创新研发"三级智能配比系统",通过激光在线检测、动态模型修正和闭环反馈控制技术,将混矿均匀度误差控制在±0.5%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合唐山港保税区特殊政策,设计团队创造性地构建"前港-中仓-后厂"三位一体布局,实现原料入港即混、混毕即运的零库存模式,单批次处理周期较传统方式缩短40%。
在设备选型方面,项目团队建立"性能-成本-服务"三维评价体系,通过国产替代方案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其中自主研发的智能布料系统,采用变频调速与激光定位技术,使物料偏析率降低至3%以下;配套建设的全封闭输运廊道配备脉冲除尘装置,粉尘排放浓度低于10mg/m3,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项目国产化设备占比达100%,关键设备寿命较进口产品提升20%,运维成本降低35%。
面对180天有效工期的极限挑战,项目部创新采用"网格化施工管理"模式,将作业面划分为12个管控单元,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交底,实现土建、安装、调试工序的无缝衔接。在零下15℃的严寒条件下,团队自主研发的模块化保温施工工法,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达标率100%,较计划提前22天完成主体建设。
该项目的投运使中铝集团秘鲁Toromocho铜矿到国内冶炼厂的物流周期缩短15天,每年可减少二次倒运成本超8000万元。通过构建"海外矿山-智慧港口-绿色冶炼"的闭环供应链,有效保障了120万吨/年铜精矿的稳定供应,为行业树立了资源保障型项目的新典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17项专利技术和3套行业标准,将持续巩固长沙有色院在有色金属物流工程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