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氢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吉林松原和内蒙古兴安盟正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绿色氢氨醇和绿氢制甲醇项目,预计年内投产。这些世界级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示范。随着氢能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完善,氢能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
政策支持为氢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能源局近期启动氢能试点工作,福建、武汉等地也出台中长期规划,推动氢能全链条发展。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加速布局,中集安瑞科、京城机电等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增资扩股等方式抢占市场先机。资本关注点从应用端转向供给端,聚焦绿氢制备和成本控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电解水制氢技术取得显著突破。中国在碱性制氢、PEM、AEM和SOEC等技术领域均实现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隆基氢能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利数量持续增长。不同技术路线适配离网制氢、分布式场景等多样化需求,国家鼓励在电网薄弱地区开展试点,构建风光氢储一体化体系,推动氢能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
氢能储运短板正在加速补齐。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输氢管道项目获批,将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指出,管道运输成本仅为槽车运输的1/5。然而,绿氢项目仍面临投资规模大、下游消纳不足等挑战。产业链各方需协同解决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共同推动氢能商业化进程。
氢能产业生态构建需要多方协作。当前行业尚未形成商业闭环,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专家建议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针对特定场景联动落地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和技术创新三管齐下,氢能产业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传统能源转型提供清洁动力。